【逃犯條例】談港動盪5認知 胡錫進:港資本主義制度比內地想像的糟糕得多

國情動向

發布時間: 2019/10/22 06:42

最後更新: 2019/10/22 06:42

分享:

分享:

本港修訂《逃犯條例》引發的連串風波久未平息,內地《環球時報》總編輯胡錫進今日發文稱,香港持續動盪已成政治反面教材,深刻加強了中國社會5個重要認知,提到遊行示威不是什麼好事,動亂只會讓經濟及法治環境惡化,又稱香港資本主義制度比內地人想像的要糟糕得多,認為香港示威加強了內地保持政治穩定的集體意願。

胡鍚進撰文稱,香港持續動盪有一個意外效果,成為一部非常全面、清楚、有說服力的政治反面教材,極其深刻地強化了中國社會的幾個重要認知

第一,動亂有損全社會的利益,它根本無助於解決一些人希望解決的問題,而只會讓經濟及法治環境惡化,給社會造成嚴重內傷

第二,美國和西方的政治及輿論力量的確對華沒安好心,信不得。他們對香港示威的支持很大程度上就是耍香港,要把香港搞成對付中國的棋子。他們介入中國其他問題同樣也不會帶著善意,而只會從他們的利益出發設計策略

第三,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比內地人原本想像的要糟糕得多。它的民生竟然有那麼嚴重的缺陷,社會公平同樣是軟肋,而且那麼容易被撕裂和點燃,以前內地社會羨慕香港的那些東西幾乎變得蕩然無存

第四,遊行示威不是什麼好事,它作為一種權利,潛含了很容易失控的破壞力

第五,民生建設很重要,怎麼強調都不過分

港示威 加強內地保持政治穩定集體意願

胡錫進稱,這些認知不止是促進中國社會治理的正資源,相信香港暴力型示威大大推動中國內地社會凝聚力的增加,加強內地社會保持政治穩定的集體意願,而非對內地社會構成了緊迫的威脅。

他又稱,內地因香港事件多了份成熟,更不容易被西方忽悠。中國社會需要更加和諧,更理性,更有活力,不斷主動解決內在的各種問題,形成良性循環,並強調社會必須圍繞民生等實現進步。應把香港事情,轉化成內地擴大治理主動性的契機,而不是讓它促使內地把進一步加碼應對風險作為治理的主線。

責任編輯:林佩怡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